close

這一階段我們大人要特別瞭解的是,這個階段孩子對世界較「獨特」的認知,是我們大人早已遺忘或是以寫實角度所無法理解的。

 獨一無二的畫法

   • 基底線畫法

DSC09172 拷貝.jpg

國小一、二年級的孩子,比幼稚園階段的無空間配置概念進步,已經有了「地面」的二度空間概念。但尚無三度空間概念,所以畫的人物、動物也都呈二度空間,沒有立體感,畫面裡也還沒有「近大遠小」或是前景、後景的「透視」感。

孩子拿到圖畫紙,會很習慣在下面先畫一條「橫線」,代表地平面,孩子接下來畫的人物、動物、房子、樹木 … 等,會很有秩序的畫在基底線上。

基底線以上都屬於天空,很多孩子習慣畫上太陽、雲、風,或是小鳥、蝴蝶。較成熟的孩子還會出現「天空線」,那是第二條地面與天空的天際線,能畫出天空線的孩子,代表已經慢慢有三度空間概念。

 

X 光透視畫法

圖式期孩子,並非用寫實、客觀的「眼」來看世界,而是用感性的「心」,來觀察、覺知他所處的世界。

例如孩子畫媽媽大肚子,他會把「妹妹」也畫在媽媽的肚子裡;或是爸爸開的汽車,載著全家人。以大人的方式畫媽媽的肚子或汽車,都不會畫出裡面完整的「人或物」,但孩子的畫,不是呈現他「客觀」、「寫實」所觀察到的內容,而是他有「感覺」的部分,例如媽媽肚子裡的「妹妹」、爸爸手裡握著的「方向盤」和坐著的「椅子」。

 

展開式畫法

孩子因為還沒有三度空間的透視概念及立體概念,所以不會畫出近大遠小或前後遮蔽、重疊的空間感,他們此時的認知只有「往下是地面」的二度空間概念。

因此,孩子畫一家人圍著餐桌吃飯時,四支桌腳是往上、下、左、右的四個方向展開,如果桌旁有四個家人,則會是頭朝外,身體朝桌子向內畫的狀況。

有些大人不明白孩子的空間概念,便會質問孩子: 「你的桌腳怎麼往上長?」

但只要瞭解孩子此時的空間認知,這樣的作品是相當寶貴的,一、兩年後就再也看不到這樣的作品了!

 

擬人畫法

  DSC09079 拷貝.jpg

上一篇文章說過,幼稚園中、大班孩子是最純真、最富想像力的階段,國小一年級孩子大多仍能延續這樣的幻想空間,所以會賦予所有物品生命,例如太陽、雲、花朵、皮球、車子 … 等。所有原本沒有生命的物品到了他們畫裡,都變成了有喜、怒、哀、樂表情的生命體。

當孩子的畫面裡有許多生命表情時,那代表孩子仍保有很純真的赤子之心,因為他看世界的方式,仍然是用「感性的心」,而不是「理性的眼」。

 

誇大、無正確比例

DSC09184 拷貝.jpg

這個階段孩子,除了只有二度空間的認知,也沒有正確的大小比例概念。他們此時比較重要的是「情感」及「內心活動」,畫面裡內容的大小、精細度和比重,也都依孩子的情感或重要性而定。

例如孩子畫爸爸牽著他的的手,他可能把爸爸的手畫得特別大,這是因為他感受到爸爸大而溫暖的手,以及握住他小手的力道,所以在創作時,爸爸的大手會被畫得誇張的大,在比例上也許比爸爸的臉還大,不用怪他怎麼身體那麼小,手那麼大,那只是孩子情感的投射而已。

孩子在這個階段,手部發展更健全,生活經驗更豐富,使老師有辦法引導他們做更多的創意聯想,並教他們更多的媒材使用技巧。在他們還沒步入「寫實階段」之前,是最寶貴的「啟發創意」奠基時期。

小一至小三的孩子,在「書籍資料」裡都處在圖式期階段,但根據我們的實際教學經驗,同樣是低年級孩子,卻有極大的差異。最常見有以下兩種類型,您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種。

 

仍保有強烈的創作動機及旺盛想像力

這樣的孩子是幸福的,不是他有觀念正確、態度良善的父母和幼稚園老師、美術老師,就是他有一個非常自我,不受別人價值觀影響的心智,或是屬於較大而化之個性的孩子。

孩子的能力越強,大人就越喜歡介入「教學」,好的教學,可以引導孩子激盪出更多的創意;但不好的教學,卻箝制或僵化了孩子原本的想像力與創意,原本就算能力相同的孩子,不同的教育方式,發展便會有南轅北轍的差異。

 

過早被要求「寫實」及「畫得像」,而失去信心、自發創作熱忱及寶貴的想像力

 DSC09176 拷貝.jpg  

依照我的經驗,這樣的孩子,在小學一個班級裡裡,大概佔有 30~80 %吧!

30% 聽來不多啊!但那是一年級的時候,隨著孩子升上二年級、三年級、四年級 … ,你會發現這樣的孩子比例快速攀升,也就是「不喜歡畫畫」、「不敢畫」、「不知道畫什麼」或是「不會畫」的孩子越來越多!甚至有些孩子到了國小高年級、或國中階段,已經變成「放棄美術」或「不敢拿筆畫畫」的孩子了,想想您自己或是一些大人朋友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子呢?

 

以上內容節錄至水水月刊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薩奇美術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